內容來自sina新聞

機器人產業園不比房地產業誰拿地多誰就強

  現代制造業並不是流水線的同義語,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富士康已經開始大規模研發機器人,希望日後以機器取代某些環節的人工。筆者在汽配廠看到,隻要有大量穩定的訂單,企業主的第一件事就是購買機械手臂取代人工。沈陽新松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2012年接受《新財富夜談》時表示,100萬中至少有30萬不屬於就業崗位,血汗工廠就必須要由機器人來做。但訂單有變化,產品周期非常短要大量供貨,這時候才需要大量人手,機器人再智能,也需要編程,要調試。

  在訂單穩定的制造工廠,機器人好處多多,沒有成本大幅上升難題,不會因為情緒變化生產出不合格的零件,提高瞭標準化率,幾乎所有的企業主都表示,購買機械手臂雖然貴,但長遠來看成本更低。而在潔凈、危險作業、物流等領域,機器人也發揮著人工難以發揮的作用。

  201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瞭36560臺,同比增長60%,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機器人大國。盡管如此,我國機器人數量使用密度較發達國傢而言依然較低,以每千人機器人擁有量這個指標來看,我國僅有23臺/千人,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與世界平均水平的55臺也有較大差距。從自動化水平最高、機器人應用最多的汽車行業來看,五大世界先進汽車生產國日本、德國、法國、美國、意大利的汽車工業機器人密度均達到瞭每萬人1000臺以上,中國即使大幅增長也僅有每萬人213臺。

  有人責怪憑什麼裝配也不如德美日等國,隻有一個原因,流程與標準化程度不如發達國傢,而機器人的標準化程度比人工好得多。蘋果某些微細螺絲的規格,被要求精確到百分之一毫米,機器人房貸苗栗西湖房貸車貸信貸台中大安車貸信貸的操作要好得多。

  中國機器人行業規模飛速發展,2013年增速50%。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制造業工人數量在5000萬人左右,而工業機器人傳統替代的領域如汽車、電子、化工及食品等行業的工人數量在3000萬人左右。假設2020年前後這些行業的平均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00臺每萬人,則有30萬臺工業機器人的替代空間。

  機器人行業不如高鐵國產化率高,中國作為機器人最大的市場,缺乏核心技術,核心部件存在嚴重瓶頸,國產機器人在國內機器人市場的份額隻有13%,在高科技的機器人領域,我們通常賺的還是組裝的辛苦錢,跟蘋果贏利份額有的一比。

  廣州數控副總工程師何英武今年4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機器人)上遊是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減速機和控制系統,這相當於機器人的'大腦',中遊是機器人本體,就是機器人的'身體',下遊是系統集成商,國內95%的企業都集中在這個環節上。"一般一臺機器人本體上一般有6個減速機,1到3軸用的是進口的減速機,4到6軸可以用中國自主研發的減速機,但技術不成熟,無法批量生產。國內機器人使用的減速機、伺服電機及驅動還是以國外供應為主,其中日本為最大的減速機出口國。

  機器人上遊利潤價值最高,僅減速機一項占機器人成本的35%左右,電機、控制器部分占10%左右。國產機器人本體由於關鍵零部件成本較高,毛利率出現負值之外,機器人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保持比較高的毛利率水平,其中以醫療手術機器人毛利率水平最高,接近超過70%。

  日、韓等國實行機器人強國戰略,如何英武先生所說,"韓國重視服務類型(如教育、娛樂)機器人,主導這類型機器人的標準;美國主導高端機器人,如勘探、防爆等功能機器人;日本的工業機器人非常出色,且比ABB價格便宜;瑞典的ABB代表歐洲的技術,工藝非常精湛,擁有最完整最好的產業鏈",中國需要所有上述這些機器人,問題是,那些忙於跑馬圈地的企業已經準備好瞭嗎?

  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截至2014年6月,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產業園(基地)已超過30個,產業園規劃面積超過2.8萬畝。到2020年的規劃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機器人不是房地產化,不是地拿得多、園區面積大就有核心產業,股市造概念同樣不高雄市小額信貸銀行能突破核心技術瓶頸。

  中國機器人需要運用全球開源系統,讓願意動手的年輕人在車庫中用國內廉價的零配件,制造出創意十足的機器人,最終不僅進入企業,還能進入尋常百姓傢。對於中國創業者來說,追根究底,制度與技術才是真難題,而不是其他。

新聞來源http://wh.house.sina.com.cn/news/2014-09-16/07514453782.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nestere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